潍坊寿光:渔舟唱美德 文明再扬帆

  潍坊寿光市现有渔船488艘,总功率54602.2万千瓦,其中,捕捞渔船435艘、养殖渔船53艘。2021年,水产品总产量16.04万吨、总产值42.49亿元,产量居潍坊各县市区第二,产值第一,从事渔业捕捞渔民3000多人。为筑牢海洋渔业领域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寿光市紧紧围绕“建立组织架构、组建实践队伍、打造服务平台”的工作目标,印发《“渔舟唱美德·文明再扬帆”海上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工作方案》,创新打造“1334”海上文明实践矩阵,做到渔船生产到哪里,文明实践就跟到哪里,推动了渔民管理、渔船管控、渔业安全与文明实践同向发力、融合共进。

  建立一项机制,强化内生动力

  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坚持党建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有机结合,牢牢掌握文明实践工作主动权、主导权。建立渔船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网络,成立寿光市渔船流动党员党总支,下设秦皇岛、大连、烟台、威海和东营5个党支部,完善海陆统筹、上下贯通、结合紧密的组织体系,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渔民、促进和谐的作用,为海洋渔业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和思想保障。

 

  建好三大阵地,升级覆盖体系

  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建立“1+5+N”三大阵地体系,构建形成了“一个中心、多点辐射、共享使用”运作机制。一是建立1处占地1100多平方米的“渔工之家”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基地涵盖渔工书屋、健身室、调解室、法律援助室、警示教育室、培训室和服务窗口等多个功能区,集咨询服务、法律援助、纠纷调解、教育培训和文体活动等多功能于一体,促进了渔业文化建设,共计服务渔民1.5万人次。二是依托秦皇岛、大连、烟台、威海、东营5个异地派驻管理站建立海洋渔业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实践站满足了在外渔民对文明实践活动场地的迫切要求,提高了渔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归属感。三是在350余艘大中型渔船建立海洋渔业流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在渔船设立学“习”书角,配备图书800余册,涵盖政治、历史、人文、儿童文学等多种类型,让更多的渔民享受到了暖心服务。

 

  建强三支队伍,激发创新活力

  一是建优骨干志愿服务队伍。以海洋渔业发展中心82名志愿者为主,精准对接广大渔民的实际需求,广泛开展政策法规讲解、安全环保宣传、文明风尚引导等服务。二是组建海上应急抢险救援专业志愿服务队伍。以海洋渔业执法力量为基础,中国渔政37307执法船为支撑,吸收部分渔民志愿船参加,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抢险救生演练活动,提高了海上应急救援能力,保障了渔民生命财产安全。三是广泛引入文明实践总队理论宣讲、医疗健身、文化文艺、社科普及、法律服务、生态环保等其他文明实践服务队伍。组织不同行业、部门的志愿者走进海洋渔业文明实践阵地、走到广大渔民身边,提供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

  开展四大活动,筑牢文明根基

  各志愿服务队伍围绕渔民的“急难愁盼”的问题,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常态化开展海上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构建“渔民身边的服务圈”,让文明实践精准服务渔民需求。

  一是开展“海上党旗红”活动。为渔船赠送流动“红色书包”400余个,把党的政策、红色书籍以及海上生产技能、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警示案例等材料装到书包里,让流动书包在渔民之间互相传阅,教育引导渔民筑牢信仰之基、把稳安全守法之舵,用红色题材装点“甲板文化”。依托“文明实践云讲堂”开办“渔业大讲堂”,利用海上主题党日,组织志愿者给渔民宣讲理论政策、传授渔业知识、播放红色影片,截至目前开展大讲堂8期。开展“党员先锋船”评选活动,为15艘渔船颁发“党员先锋船”牌匾,强化抓点带面、突出示范引领,形成带头遵法、守法的“头雁”效应,充分发挥了船员党员在保障渔业安全生产、服务渔民中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二是开展“海上安全行”活动。推行“1+1+N”渔船编队帮扶志愿服务,1名干部志愿者联系1艘编队队长船,带领其他作业区域和习惯等相同的多艘渔船作为一个编队,确保在发生险情时能第一时间组织开展施救,组建渔船编队41个,队长船及时传递重要天气预警预报信息,汇聚起了抢险救灾互助协作的强大合力。今年以来,发送警示短信15万余条,张贴、发放宣传材料850余份,悬挂横幅40余幅。依托防灾减灾宣传日、安全生产月等,开展渔船船员实操指导、渔船AIS避碰设备安装、渔业安全隐患检查整改服务、应急抢险救生演练等特色活动80余场次,开展渔船安全检查指导1300艘次,整改隐患350处,保障了渔船渔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是开展“海上文明传”活动。组织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志愿者提供“预约服务”,利用渔民休渔期间,开展送健康、送法律、送文化、送知识等系列志愿服务活动50场次,普法志愿者连续3年开展“伏季休渔普法宣传活动”,将法律服务送到渔港现场,面对面为渔民解答法律问题、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教育引导渔民自觉遵守国家伏季休渔制度规定,并结合非法捕捞水产品犯罪案件进行以案释法,警示广大渔民知法守法,保护海洋资源。志愿者依托全国海洋宣传日、放鱼节、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等广泛开展生态文明知识学习宣传志愿服务活动83次,提升了全民重视海洋生态、保护海洋环境意识,2022年6月6日,全国“放鱼日”主场活动在寿光举行,增殖放流各种水生生物苗种8000万尾,有效改善了近海生态环境。

 

  四是开展“海上美德扬”活动。评选表扬30名最美渔民,切实发挥了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加强了渔民思想道德建设。在渔民中开展写家史、读家书、谈家教、讲家训、立家规系列文明实践活动,成立了潍坊市首个渔嫂妇联组织,并为10位“最美渔嫂”颁发了荣誉证书,以淳朴家风带动渔业新风,进一步丰富“寿光渔嫂”的精神内涵,打响做实了“寿光渔嫂”品牌。

 

  潍坊寿光市现有渔船488艘,总功率54602.2万千瓦,其中,捕捞渔船435艘、养殖渔船53艘。2021年,水产品总产量16.04万吨、总产值42.49亿元,产量居潍坊各县市区第二,产值第一,从事渔业捕捞渔民3000多人。为筑牢海洋渔业领域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寿光市紧紧围绕“建立组织架构、组建实践队伍、打造服务平台”的工作目标,印发《“渔舟唱美德·文明再扬帆”海上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工作方案》,创新打造“1334”海上文明实践矩阵,做到渔船生产到哪里,文明实践就跟到哪里,推动了渔民管理、渔船管控、渔业安全与文明实践同向发力、融合共进。

  建立一项机制,强化内生动力

  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坚持党建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有机结合,牢牢掌握文明实践工作主动权、主导权。建立渔船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网络,成立寿光市渔船流动党员党总支,下设秦皇岛、大连、烟台、威海和东营5个党支部,完善海陆统筹、上下贯通、结合紧密的组织体系,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渔民、促进和谐的作用,为海洋渔业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和思想保障。

 

  建好三大阵地,升级覆盖体系

  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建立“1+5+N”三大阵地体系,构建形成了“一个中心、多点辐射、共享使用”运作机制。一是建立1处占地1100多平方米的“渔工之家”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基地涵盖渔工书屋、健身室、调解室、法律援助室、警示教育室、培训室和服务窗口等多个功能区,集咨询服务、法律援助、纠纷调解、教育培训和文体活动等多功能于一体,促进了渔业文化建设,共计服务渔民1.5万人次。二是依托秦皇岛、大连、烟台、威海、东营5个异地派驻管理站建立海洋渔业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实践站满足了在外渔民对文明实践活动场地的迫切要求,提高了渔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归属感。三是在350余艘大中型渔船建立海洋渔业流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在渔船设立学“习”书角,配备图书800余册,涵盖政治、历史、人文、儿童文学等多种类型,让更多的渔民享受到了暖心服务。

 

  建强三支队伍,激发创新活力

  一是建优骨干志愿服务队伍。以海洋渔业发展中心82名志愿者为主,精准对接广大渔民的实际需求,广泛开展政策法规讲解、安全环保宣传、文明风尚引导等服务。二是组建海上应急抢险救援专业志愿服务队伍。以海洋渔业执法力量为基础,中国渔政37307执法船为支撑,吸收部分渔民志愿船参加,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抢险救生演练活动,提高了海上应急救援能力,保障了渔民生命财产安全。三是广泛引入文明实践总队理论宣讲、医疗健身、文化文艺、社科普及、法律服务、生态环保等其他文明实践服务队伍。组织不同行业、部门的志愿者走进海洋渔业文明实践阵地、走到广大渔民身边,提供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

  开展四大活动,筑牢文明根基

  各志愿服务队伍围绕渔民的“急难愁盼”的问题,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常态化开展海上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构建“渔民身边的服务圈”,让文明实践精准服务渔民需求。

  一是开展“海上党旗红”活动。为渔船赠送流动“红色书包”400余个,把党的政策、红色书籍以及海上生产技能、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警示案例等材料装到书包里,让流动书包在渔民之间互相传阅,教育引导渔民筑牢信仰之基、把稳安全守法之舵,用红色题材装点“甲板文化”。依托“文明实践云讲堂”开办“渔业大讲堂”,利用海上主题党日,组织志愿者给渔民宣讲理论政策、传授渔业知识、播放红色影片,截至目前开展大讲堂8期。开展“党员先锋船”评选活动,为15艘渔船颁发“党员先锋船”牌匾,强化抓点带面、突出示范引领,形成带头遵法、守法的“头雁”效应,充分发挥了船员党员在保障渔业安全生产、服务渔民中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二是开展“海上安全行”活动。推行“1+1+N”渔船编队帮扶志愿服务,1名干部志愿者联系1艘编队队长船,带领其他作业区域和习惯等相同的多艘渔船作为一个编队,确保在发生险情时能第一时间组织开展施救,组建渔船编队41个,队长船及时传递重要天气预警预报信息,汇聚起了抢险救灾互助协作的强大合力。今年以来,发送警示短信15万余条,张贴、发放宣传材料850余份,悬挂横幅40余幅。依托防灾减灾宣传日、安全生产月等,开展渔船船员实操指导、渔船AIS避碰设备安装、渔业安全隐患检查整改服务、应急抢险救生演练等特色活动80余场次,开展渔船安全检查指导1300艘次,整改隐患350处,保障了渔船渔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是开展“海上文明传”活动。组织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志愿者提供“预约服务”,利用渔民休渔期间,开展送健康、送法律、送文化、送知识等系列志愿服务活动50场次,普法志愿者连续3年开展“伏季休渔普法宣传活动”,将法律服务送到渔港现场,面对面为渔民解答法律问题、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教育引导渔民自觉遵守国家伏季休渔制度规定,并结合非法捕捞水产品犯罪案件进行以案释法,警示广大渔民知法守法,保护海洋资源。志愿者依托全国海洋宣传日、放鱼节、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等广泛开展生态文明知识学习宣传志愿服务活动83次,提升了全民重视海洋生态、保护海洋环境意识,2022年6月6日,全国“放鱼日”主场活动在寿光举行,增殖放流各种水生生物苗种8000万尾,有效改善了近海生态环境。

 

  四是开展“海上美德扬”活动。评选表扬30名最美渔民,切实发挥了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加强了渔民思想道德建设。在渔民中开展写家史、读家书、谈家教、讲家训、立家规系列文明实践活动,成立了潍坊市首个渔嫂妇联组织,并为10位“最美渔嫂”颁发了荣誉证书,以淳朴家风带动渔业新风,进一步丰富“寿光渔嫂”的精神内涵,打响做实了“寿光渔嫂”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