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亭:共筑美德健康新生活

  近年来,寒亭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日常行为习惯养成为落点,把建设新时代美德寒亭、倡树美德健康生活方式作为民心工程,做好做实六个结合,深入推进文明风尚行动,厚植文明健康理念,弘扬向上向善的主流价值观,让美德健康生活方式融入广大城乡群众日常生活,全力做好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寒亭答卷。

  统筹“线上+线下”,扩大文明传播阵地

  线上完善“指尖上的文明实践中心”,全力打造“志愿服务”智慧云平台,涵盖志愿活动、活动核验、所有点单、服务送单等内容,深化线上“五为”志愿服务活动,其中“蒲公英·童心梦”微公益活动获得山东省网络正能量年度类优秀项目,为全市各县市区唯一入选项目线下搭建传播主阵地。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基础上,依托遍布寒亭区(经济区)的47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社区工作站等阵地,运用“社工+志愿者+X”模式,打造15分钟志愿服务圈,延伸文明传播触角,实现线下服务阵地全覆盖。今年以来,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组织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和文明健康绿色环保主题实践活动800余场次,组织发动120个志愿服务组织,相继开展“文明健康,有你有我”“低碳环保践于行”等志愿服务活动,参与人数1500多人,受惠群众达3.5万多人。

  围绕“联动+交叉”,全方位融入日常生活

  把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与文明单位创建活动、人居环境整治有机结合起来。着力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讲堂”建设,广泛开展学讲普通话、职工运动会、节约型机关、无烟机关、绿色单位、健康单位等创建活动。在杨家埠小学、博海学校建立民俗文化馆、家风家训馆,开展“小手拉大手,文明健康行”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从小养成文明健康生活习惯,将“美德健康”理念植根心底。各级文明单位主动承担清洁环境卫生、树立行业新风责任,全力打造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城区环境。精心培育企业文化品牌,加强企业职工诚信教育。

  注重“品牌+典型”,形成示范引领效应

  打造文化悦民活动品牌,举办山东省齐鲁民俗网络春晚,全面开展“百姓大舞台·全民‘艺’起来”文艺志愿服务、“百场演出进基层文艺演出”活动,开展“一村一年一场戏”公益性演出405场。连续举办杨家埠风筝年画艺术节、画乡文化旅游节、书画展等文化活动200余场。举办“文明寒亭 志愿同行”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全区“道德模范和劳动模范”发布仪式等,新增“中国好人”1人、“山东好人”3人、“潍坊好人”17人、“寒亭好人”32人。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新评选寒亭区“新时代好少年”172名。打造文艺精品满足美好生活需要,推出戏剧《罢宴》《称娘》、原创歌曲《为爱加油》《画乡如画》、动漫《柳毅传奇》、木版新年画长卷《画说党史·百年辉煌》、影片《断线之后》等一批文艺精品,电视剧《铸匠》连续在央视播出,黄金时段收视率第一。实施乡村记忆工程,对乡村的历史文化、农耕文化等进行深入挖掘,《寒亭区乡村记忆》(寒亭街道卷、固堤街道卷)已印刷出版。

  聚力“整治+化俗”,焕发乡村振兴新风尚

  将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融入文明乡风。深入实施四德工程,开展“摒弃婚丧陋习、深化移风易俗”文明实践专项行动,大张旗鼓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教育,全区共张贴宣传画1000余张,制作移风易俗红白理事会卡片157000多张。各村建立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自治组织,并将文明新风、村规民约编入乡风文明建设程序,农村红白理事会建设覆盖率达100%。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和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突出“三清一改”重点任务,全力向“户户有风景、家家庭院美、村村大花园”方向迈进。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进行网络直播,开展培训活动,直播观看人数突破2万人。对城区规划内的现有公墓与迁村腾地、项目建设同步,有计划、有步骤地搬迁至寒亭区(经济区)人民纪念堂和福寿园公墓。破除铺张浪费天价彩礼、大操大办、薄养厚葬、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着力丰富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组织“评比+奖励”,引导广大家庭向美向善

  以“家·和”“家·教”“家·廉”“家·礼”四大系列活动为载体,发挥好家庭文化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和教育功能,持续推动形成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新风尚。深入推进“美丽庭院”创建品质提升,积极开展“十百千”创建活动,每季度在全区范围内评选10个“美丽庭院”示范村、100名“美丽庭院”巾帼明星、1000户“美丽庭院”示范户,示范带动“美丽庭院”创建活动深入开展。连续开展“文明家庭”及“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活动,先后评选352个“文明家庭”、90个“好媳妇”“好婆婆”,同时开展送荣誉上门活动,吸引广大家庭积极参与评比创建。持续推进婚姻家庭志愿辅导工作,调和率达到35%,有效降低了离婚率,维护了家庭和谐稳定。推动婚姻家庭辅导工作向基层延伸,建成市级婚姻家庭辅导示范站点5处。

  坚持“文明+信用”,让美德生活浸润民心

  针对电信网络诈骗、金融安全、生态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问题进行梳理,加大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的治理力度,同时选树诚信典型社会单位和个人。通过讲述诚信故事、褒奖诚信典型、曝光失信案例等,不断深化群众的思想道德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文明信用”工程,评定文明信用户25035户,签约授信11821户,授信金额4.8亿元。探索“美德健康生活方式+金融服务”工作新思路,推出“党员先锋模范贷”“巾帼信用贷”“志愿服务贷”等,推动美德健康生活向纵深发展。

  近年来,寒亭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日常行为习惯养成为落点,把建设新时代美德寒亭、倡树美德健康生活方式作为民心工程,做好做实六个结合,深入推进文明风尚行动,厚植文明健康理念,弘扬向上向善的主流价值观,让美德健康生活方式融入广大城乡群众日常生活,全力做好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寒亭答卷。

  统筹“线上+线下”,扩大文明传播阵地

  线上完善“指尖上的文明实践中心”,全力打造“志愿服务”智慧云平台,涵盖志愿活动、活动核验、所有点单、服务送单等内容,深化线上“五为”志愿服务活动,其中“蒲公英·童心梦”微公益活动获得山东省网络正能量年度类优秀项目,为全市各县市区唯一入选项目线下搭建传播主阵地。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基础上,依托遍布寒亭区(经济区)的47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社区工作站等阵地,运用“社工+志愿者+X”模式,打造15分钟志愿服务圈,延伸文明传播触角,实现线下服务阵地全覆盖。今年以来,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组织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和文明健康绿色环保主题实践活动800余场次,组织发动120个志愿服务组织,相继开展“文明健康,有你有我”“低碳环保践于行”等志愿服务活动,参与人数1500多人,受惠群众达3.5万多人。

  围绕“联动+交叉”,全方位融入日常生活

  把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与文明单位创建活动、人居环境整治有机结合起来。着力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讲堂”建设,广泛开展学讲普通话、职工运动会、节约型机关、无烟机关、绿色单位、健康单位等创建活动。在杨家埠小学、博海学校建立民俗文化馆、家风家训馆,开展“小手拉大手,文明健康行”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从小养成文明健康生活习惯,将“美德健康”理念植根心底。各级文明单位主动承担清洁环境卫生、树立行业新风责任,全力打造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城区环境。精心培育企业文化品牌,加强企业职工诚信教育。

  注重“品牌+典型”,形成示范引领效应

  打造文化悦民活动品牌,举办山东省齐鲁民俗网络春晚,全面开展“百姓大舞台·全民‘艺’起来”文艺志愿服务、“百场演出进基层文艺演出”活动,开展“一村一年一场戏”公益性演出405场。连续举办杨家埠风筝年画艺术节、画乡文化旅游节、书画展等文化活动200余场。举办“文明寒亭 志愿同行”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全区“道德模范和劳动模范”发布仪式等,新增“中国好人”1人、“山东好人”3人、“潍坊好人”17人、“寒亭好人”32人。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新评选寒亭区“新时代好少年”172名。打造文艺精品满足美好生活需要,推出戏剧《罢宴》《称娘》、原创歌曲《为爱加油》《画乡如画》、动漫《柳毅传奇》、木版新年画长卷《画说党史·百年辉煌》、影片《断线之后》等一批文艺精品,电视剧《铸匠》连续在央视播出,黄金时段收视率第一。实施乡村记忆工程,对乡村的历史文化、农耕文化等进行深入挖掘,《寒亭区乡村记忆》(寒亭街道卷、固堤街道卷)已印刷出版。

  聚力“整治+化俗”,焕发乡村振兴新风尚

  将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融入文明乡风。深入实施四德工程,开展“摒弃婚丧陋习、深化移风易俗”文明实践专项行动,大张旗鼓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教育,全区共张贴宣传画1000余张,制作移风易俗红白理事会卡片157000多张。各村建立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自治组织,并将文明新风、村规民约编入乡风文明建设程序,农村红白理事会建设覆盖率达100%。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和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突出“三清一改”重点任务,全力向“户户有风景、家家庭院美、村村大花园”方向迈进。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进行网络直播,开展培训活动,直播观看人数突破2万人。对城区规划内的现有公墓与迁村腾地、项目建设同步,有计划、有步骤地搬迁至寒亭区(经济区)人民纪念堂和福寿园公墓。破除铺张浪费天价彩礼、大操大办、薄养厚葬、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着力丰富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组织“评比+奖励”,引导广大家庭向美向善

  以“家·和”“家·教”“家·廉”“家·礼”四大系列活动为载体,发挥好家庭文化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和教育功能,持续推动形成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新风尚。深入推进“美丽庭院”创建品质提升,积极开展“十百千”创建活动,每季度在全区范围内评选10个“美丽庭院”示范村、100名“美丽庭院”巾帼明星、1000户“美丽庭院”示范户,示范带动“美丽庭院”创建活动深入开展。连续开展“文明家庭”及“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活动,先后评选352个“文明家庭”、90个“好媳妇”“好婆婆”,同时开展送荣誉上门活动,吸引广大家庭积极参与评比创建。持续推进婚姻家庭志愿辅导工作,调和率达到35%,有效降低了离婚率,维护了家庭和谐稳定。推动婚姻家庭辅导工作向基层延伸,建成市级婚姻家庭辅导示范站点5处。

  坚持“文明+信用”,让美德生活浸润民心

  针对电信网络诈骗、金融安全、生态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问题进行梳理,加大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的治理力度,同时选树诚信典型社会单位和个人。通过讲述诚信故事、褒奖诚信典型、曝光失信案例等,不断深化群众的思想道德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文明信用”工程,评定文明信用户25035户,签约授信11821户,授信金额4.8亿元。探索“美德健康生活方式+金融服务”工作新思路,推出“党员先锋模范贷”“巾帼信用贷”“志愿服务贷”等,推动美德健康生活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