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寿光:文化惠民 润泽百姓幸福生活

  今年以来,寿光市以重点工作落实为核心,积极推动民生实事落地见效,努力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多的群众得到了文化滋养,营造出直抵百姓内心的幸福感。

  不停歇——零距离品尝“文化盛宴”

  随着“强国复兴有我”寿光市第五届乡村文化艺术节暨2022年千场公益巡演活动的正式启动,富有时代气息、体现文化内涵、具有鲜明价值导向的文化盛宴送到了百姓身边。夜幕下,现场观众用掌声为精彩的文化生活“点赞”。

  “家门口听大戏、看演出,就是比看手机、看电视精彩。”在营里镇怡园广场,“强国复兴有我”寿光市2022年千场公益巡演正在举行,前来看演出的群众连连称赞。一位大娘被舞台上演出的小品逗得合不拢嘴:“我最喜欢小品了,好玩逗趣又贴近生活,大伙儿看得都入迷了。”

  在孙家集街道东马疃村,寿光市组织的送电影下乡活动正在开展,电影《八佰》吸引了村民驻足观看。“现在我们村发展得越来越好了,不仅住进了楼房,文化生活还更接地气了,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幸福。”村民李先生说。

  为让广大学生领略国粹艺术魅力,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近日,“强国复兴有我”2022年庆六一戏曲进校园暨校园艺术成果展演活动首场演出走进寿光市羊口中心小学。在《我是中国人》的旋律中,活动正式拉开帷幕,随后,寿光市京剧艺术团的演员们表演了传统京剧《穆桂英挂帅》、革命现代京剧《红灯记》、京胡合奏《琴缘》等,并与师生共同展示了“戏曲进校园”教学成果,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据悉,为进一步推进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幸福感,今年,寿光市委、市政府将“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列为“10·50·10”重点工作,根据民生实事推进工作要求,由寿光市委宣传部牵头举办第五届乡村文化艺术节,在寿光举办千场公益巡演、周末群众大舞台、京剧票友大赛、戏曲进校园等30项文化惠民活动,组织送戏送电影下乡活动12000余场次,实现基层文化活动“月月有主题、全年不断线”,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丰盛的精神文化大餐。

  全覆盖——城乡居民同享“文化阳光”

  文化惠民,给幸福加码。如今,行走在寿光大地,处处能感受到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带给人们的精神愉悦,越来越多的群众正在享受文化、参与文化、创造文化。文化输送温情,一步步汇聚起乡村振兴的精神力量。

  在洛城街道文圣书房,书香四溢,志愿者正有序地将各类书籍摆放在书架上,法学类、文学类、科普类图书琳琅满目,书目指引明确,查找方便。“这个地方非常安静,平时在家我就喜欢看书,但我更喜欢图书馆的氛围,安静、舒适。”初中生王浩宇说。

  今年,寿光出台了《关于加强城市书房和乡村书房建设的意见》,按照合理安排、统筹兼顾原则,全面启动城乡书房建设工作,计划到2024年底,15个镇街实现城乡书房建设全覆盖,打造15分钟城乡阅读圈。如今,城乡书房的开放不仅有效解决了公共阅读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也大大提升了城市品位和文化氛围,让书香变得“触手可及”。目前,洛城街道文圣书房、羊口镇盐圣书房、孙家集街道农圣书房已基本建成,城乡书房成为引人注目的风景线。

  在圣地茶博古玩城,“蛋雕”手艺人吕会林对记者说:“我这两年制作了一些作品,在抖音、微信朋友圈发布后,收获了众多粉丝。我在非遗街这边的工作室创作,还吸引了不少朋友参观欣赏、探讨交流,一同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努力。”这里不仅是吕会林创作的主阵地,也是寿光各类手造人才的聚集地。在非遗街“手造生活馆”,集中展示展销着草编、根雕、布贴画、剪纸等各类非遗及手造产品,融展陈、现场技艺展示和非遗培训、体验于一体,让市民对非遗文化既有感性认识,又有亲身体验。“即将上线的‘菜都文博汇’数字平台,将通过网络对手造产品进行展示销售,有助于进一步扩大非遗文化的影响力。”吕会林说。

  线下人声鼎沸,线上热热闹闹。在文化中心音乐厅,“强国复兴有我”寿光市精品情景小剧展演活动给市民送上了一道丰富多彩的文化大餐。由基层文艺院团创作推荐的23部群众喜欢看、喜欢演的精品情景小剧,受到基层群众和社会各界广泛好评,部分优秀作品线上展播也同步进行。“现场去看了,很不错,回家后我还要推荐给家人,让他们在手机上也欣赏一下精彩演出。”市民张洪波表示。

  这样的一幕幕,在寿光大地不断涌现,家门口举办的有趣、有益的“文化盛宴”,让居民能够零门槛、零距离感受优质文化生活。今年以来,为进一步推动文化惠民提质增效,寿光市多措并举,通过制定完善文化建设奖励政策,扎实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持续开展精品文艺创作,不断厚植文化沃土,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走深走实,为助力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各类文化惠民活动惠及城市乡村,文艺精品不断涌现,文艺人才群星闪耀……一座文化惠民“不打烊”的城市,定会通过文化引领品质生活,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