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活“小岗位”激发“大能量”——大家洼街道公益性岗位为基层治理添势赋能

  “我的身体不太好,不能外出务工挣钱,多亏街道给提供的公益岗位,现在就近工作,既能顾上家庭,还能挣到生活费,我很知足。”8月13日,滨海区大家洼街道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袁学美高兴地说。

  像袁学美这样在公益性岗位工作的人员还有很多,他们每天在社区的大街小巷穿梭,是惠民政策的宣传员、核酸检测秩序的守护员、便民服务的代办员、环境提升的管理员……他们与社区、村居工作人员一起,用心办实事,为街道发展再添动力,用行动诠释了“小岗位”也有“大能量”。

  今年以来,大家洼街道充分发挥公益性岗位在基层服务中的作用,在公益岗位管理上不断出实招,充分调动公益性岗位人员服务乡村事务的积极性,让他们靠辛勤劳动改善生活现状,切实让公益性岗位人员为基层治理添势赋能。

  立秋后的一天,早上8点半,记者看到身穿红色马甲的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正在碱厂五区居民小区清理小广告。

  “自从小区来了公益性岗位人员,小区停车规范了,墙面干净了,空间得到合理利用,环境卫生有了很大提升,进出小区看着也舒心。”日前,家住碱厂五区居民小区的袁女士,说起小区环境的变化感触很多。

  随着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深入,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工作也更加细致,通过协助街道工作人员开展清理小广告、清理杂草、清扫垃圾、整理自行车乱停乱放等工作,为街道营造了干净、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同时,通过积极宣传发动,倡导讲文明树新风,让文明城市创建行动家喻户晓,营造了“创城人人参与、文明家家共享”的浓厚氛围,用公益“小力量”汇聚文明“大行动”。

  如今,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成为乡村基层治理的强大辅助力量。为推动社区治理格局焕发出生机活力,大家洼街道还将公益性岗位融入到“网格化”治理体系,依托74个环境卫生监督岗,持续做好人居环境提升大文章。同时,力争形成覆盖各层面的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基层网格化治理的“大家洼模板”。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大部分是城乡大龄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低收入人口等群体,他们“从群众中来”,更能了解群众的所想所盼,从而使自己的日常工作更贴近群众、贴近实际,在日常河道巡查、防汛防溺水、孝老助残、矛盾调解等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在做好服务的同时认真收集群众诉求,搭起为民服务“连心桥”,为零距离服务群众“添砖加瓦”。

  “目前街道开发144个公益性岗位,不仅带动了就业困难人员就近就地就业,帮助就业困难人员顺利实现增收梦,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大家洼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袁兴婕告诉记者,随着街道对公益性岗位管理水平的提升,大家参与村务治理的积极性更高了,村里各项工作也更容易开展了,他们将持续推动公益岗位人员队伍建设,将其作为乡村治理的有效抓手,打牢乡村振兴重要根基。(潍坊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