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市下实“四大”功夫打造高品质城市

  为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常态长效建设,昌邑市环卫中心聚焦城市保洁、作业标准、公厕管护、设施建设等重点工作,下足下实“绣花”功夫,全力打造高质量、高品质城市。 

  在建立长效考核机制上下功夫,打造创城“新常态”。建立“一日一督导、一周一检查、一月一通报”创城长效考核机制,由业务科室一刻也不放松抓好考核工作。深入开展科室“网格化”常态化包靠督查行动,将城区分为6大区域进行全方位、无死角包靠。同时定期开展城区保洁、垃圾清运徒步巡查行动,实行一线督查、现场办公,持续开展“环境卫生问题随手拍活动”,坚持“出门即上班”、人人都是督查员,发现道路保洁、垃圾清运及设施管护问题立即督导作业公司整改。并将考核结果统一汇总与作业公司的经费拨付挂钩,奖罚分明,倒逼公司提高作业标准,提升保洁质量,为创城保驾护航。 

  在落实保洁标准上下功夫,扮靓城市“新颜值”。对制定的《城乡环卫一体化服务规范》等四项省标进行再提升再创新,固化成一整套可复制性更强、推广面更广、运营服务更全的国家标准体系《城乡社区环卫清洁服务要求》,坚持以标准为引领、以质量为支撑,大力开展城市道路深度保洁和城区环境卫生大扫除、大清理专项行动,以“四纵四横”8条主干道为中心,从主街主路,到背街小巷,逐条实施“五扫五洒一冲”深度保洁,进行“洗城刷街”作业,“五净五无”区域扩大至633万平方米,深度保洁面积达74.9%,实行“网格化”清运管理,加大城区生活垃圾清运频次,实现垃圾日产日清,高标准、高质量扮靓昌邑城乡“新颜值”。 

  

  在提升公厕管护水平上下功夫,彰显城市“新温度”。今年拟建3座、改造提升1座,新建、改建星级公厕总量达到43座,均设有无障碍通道、无障碍卫生间,实现城区公厕增量提质,在主次干道每500米共设置200余处公厕指示牌,进一步扩大了15分钟公厕圈,破解“城市烦恼”。中心城区公厕全部实行24小时免费开放,实现夜间标识“明亮化”、配套设施“顶配化”、管护质量“精细化”、智能监管“可视化”、管理考核“长效化”,精心打造24小时全天候服务如厕圈。在此基础上,依托公厕休息间,按照“七个一”标准,配足配齐设施设备,建立40处环卫驿站,为户外劳动者提供全方位“爱心”保障服务,让市民感受到城市温度。 

  

  在加快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提升城市“新品质”。一方面加快站点改造,更新更换老旧、破损垃圾桶500余只,对垃圾桶点进行“硬化”“净化”,对城区7处小型中转站进行维修、升级,确保设施正常运行、周边干净,让站点成为街头巷尾的“新亮点”。另一方面,投资8400万元新建奎聚、卜庄、石埠3座大型智能化生活垃圾转运站,每座日转运能力为300吨,现已建设投入运行;投资3.8亿元新建1处日处理生活垃圾600吨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一期工程建成并投入试运行,同步加快实施飞灰填埋二期配套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全市生活垃圾闭环收运处置体系,全面提升了全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